前段时间,一位网友帖子引起大家的一番讨论。因为微信回复了一个“嗯”字,被老板批评。老板告诉他“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‘嗯’字,这是基本礼仪。”结果,这名网友的“玻璃心”受不了,发帖抱怨并准备辞职。然而,在这名网友的帖子下,评论都是倾向一边,普遍认为老板没错。
有网友很困惑:如果面对面的交往,如果别人问你,你回答“嗯”,并不会给人不礼貌的感觉,怎么一到微信上,就变成了不礼貌了呢?
这根本上就是因为,面对面社交与微信社交的礼仪是不同的。微信社交是虚拟社交,如果是文字交流,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表情,听不到对方的声音,并且交流也不是即时性的。
面对面社交,你所获得对方的一切情绪反馈都是直观的、即时的;但是微信社交不同,文字/表情都是模糊的,它有着更多的推敲和解读空间,也有可能带来一些误会。就像你在回复“嗯”的时候,面对面社交中,配上你的表情、动作、语气,很有可能是礼貌、温和的,但是在微信上面,一个“嗯”字,没有表情、声音的配合,很有可能让人觉得“干瘪冷漠”。
再者,代际之间的文化隔阂在虚拟社交中会被放大,因为微信本身是年轻化的产品,就比如我们在跟长辈交流时,长辈很喜欢发微笑的表情,在我们的的眼中“微笑”可能意味着“冷笑”“无语”“无奈”等,但是长辈却把它当成微笑来使用。
所以,一方面,这位网友可能需要收一下自己的“玻璃心”,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微信交流的社交礼仪。这一点其实适用所有人。
为什么大家讨厌“玻璃心”呢?一个网友说得特别好“世上没有一件工作是不辛苦的,没有谁在职场不受委屈,每个人活在世上,都要承担属于你的那份苦和难。所以,请收起你的玻璃心。”
之前看到一个报道,一个生二胎的宝妈在微博上抱怨:“我生二胎很辛苦,休完产假回到公司,同事不关心我,连句问候也没有,感觉很委屈。”
本来想求网友安慰,结果网友们都不可怜她:“那你休产假期间工资照拿,工作都交给同事了,也没见加工资,那你有没有感谢人家呢?究竟是你委屈还是同事委屈?”
为什么大家都不待见她呢?因为大家觉得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标志就是自我负责。
为什么老板和领导都讨厌玻璃心的下属呢?铁娘子董明珠说得很好:“职场上,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,不是刷淘宝,也不是聊微信,而是玻璃心。”
阿里巴巴原首席人力资源彭蕾,公开说过一句话:“阿里招人的四个基本要求,其中有一条就是:人要皮实,不要玻璃心。”
为什么阿里不要玻璃心员工呢?
“人在职场混,哪有不受委屈的。领导同事说几句,你就受不了,在那不停的抱怨,耍小性子,甚至还要辞职走人,那我们的工作还推不推进了?我不喜欢玻璃心的员工,容易耽误工作耽误事情。我喜欢皮实的人,喜欢抗打击的人,这样的人才是职业的人,才是能委以重任的人。”
董明珠说得好:“要让领导哄着你做事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,长大了再来面对着这个世界。”
成年人的世界里,最不受欢迎的就是玻璃心。
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过一个概念——钝感力。“所谓钝感力,就是迟钝的力量,即在人际交往和工作关系中,我们对周遭事务不要过于敏感,麻木和迟钝一点会活得更快乐。”
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,非常稀缺的能力,就是“钝感力。”
360创始人周鸿祎告诫年轻人:“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迟钝一点,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,能够承受各种痛苦,能够丢掉虚荣的面子,能够凡事不往心里去。这样才能活得更开心,这样才能赢得更多青睐,这样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。”
最后,讲一个故事。
春秋战国时期,吴王阖闾生了一个女儿,皮肤洁白无瑕,所以阖闾给她取名“胜玉”。
这位胜玉公主,虽然人美无玉,但是却有一颗玻璃心。在她十五岁那年,阖闾和王妃谈论伐楚之事,厨子上了一盘蒸鱼。由于谈论兴致正浓,阖闾没留心胜玉,就自顾自地吃起鱼来。
吃了一会才想起胜玉也在房中,于是赶紧将鱼递给胜玉,不料胜玉的玻璃心碎了,“父王,您把吃了一半的鱼给我是什么意思,难道我只配吃别人吃过的鱼?”
胜玉筷子一扔,就回自己房间去了,“王食鱼辱我,不愿久生。”回到房中,胜玉越想越气,竟拔剑自刎。
同样,凡是在职场玻璃心的人,最后都会像胜玉这样走不远。这世上没有一件工作是不辛苦的,也没有谁在职场是不受委屈的,而真正厉害的人,早就戒掉了玻璃心。
专业客服为您解疑答惑